通往智慧的大门:楞严大义四大修炼法则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2 浏览:519次

楞严经大意》,修持之四

第二是众生相续。外在世界是由我们共同的心所构建的。但众生的生死从何而来,我们有生死,我们有自我意识,我们有 "我 "吗?它仍然来自同一个 "意识"。在本觉的真空中,我们只有一个明觉。因为我们理解了,所以我们认为我理解了这件事。一旦你说你理解了某件事,这件事就一定是一个限制,一个框架。一旦你有了这个框架,一旦你有了这个限制,你就有了边界;有了这个边界,你就有了动摇。当我们观察 "十二因缘 "时,修习 "十二因缘 "的人非常清楚。

我们自己现在可以观察到:既然产生了这种烦恼,就一定有求而不得。想争取,却得不到,这就是我们的痛苦。得不到为什么会痛苦?因为你喜欢,得不到就痛苦。而不喜欢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就会快乐。十二因缘中,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爱则取之,不能取则受之。如果你不能接受,你就会痛苦,然后我们开始追问:如果你不能接受,你为什么会痛苦?因为我爱。那你为什么有爱?因为你有痛苦。有感觉,感觉才舒服。如果感觉让人讨厌,你就不会爱。爱的原因是因为有感觉,那么为什么会有痛苦呢?因为你有感觉,与它接触。如果没有感觉,你就不会有感觉。因此,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接触,包括当你看着某样东西,觉得它好看时,你的眼睛就接触到了它;当你听到某样东西,觉得它好听时,你的耳朵就接触到了它;当你去商店买东西,买一件衣服,你抓住布,感觉它在你手里很好。如果拿在手上感觉良好,你就是在与它接触。为什么会有触觉?因为我们有六根、六识。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它有这种从根到尘的功能。有了六入,就有了触。如果我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眼、耳、鼻、舌、身、意,那我和谁接触呢?没有。所以,有六入才有触。六入是怎么来的呢?因为我有名字和颜色。名和色的 "名 "就是心。我们认为有一个心,但实际上这个心没有实体。它的本质并不存在,只是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说它有一个心。举个例子,如果我心里想着这个东西,我们闭上眼睛想它。这个东西出现在脑海里,这个东西叫什么,你知道吗?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有人叫它 "惊堂木",对吧?那个小孩子不明白,他看着它说:"这是木头,有什么好奇怪的。" 但我们懂的人却说 "这叫伏羲阁" 这就完了 当加上 "抚子 "这个名字时 我们坚持说:"这叫抚子,我明白了" 其实,孩子说那是块木头,这更准确。他不知道这叫尺子,他说是木块更准确。

我们的平常心,总以为有什么可以坚持,总以为 "我准确地认识了这个世界",但事实上,你根本就不准确。你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而只是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名称、概念和标签。认识到这些标签,然后以为自己认识到了这个本质,这就是我们凡人的巨大幻觉。

你们说,这些坐在这里的是什么?我们说,这不是人!这有什么奇怪的?什么是人类?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它的器官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如何运作的--这是宇宙三大奥秘之一,宇宙三大奥秘就是人体的机制。为什么它能吃进去并消化?整个器官会如此完整?最尖端的科学家都没有探索清楚,非常复杂。你说的这个东西我们都知道多少?恐怕我们连五脏六腑都说不清楚。你知道六腑是哪六腑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人是什么?我们只是认识到 "人 "这个标签,把它贴在你身上,然后说 "我知道人"。有一个人说:"人是什么?人是没有羽毛的动物。另一个人说:"那如果你把一只鸡身上的羽毛都拔光了,那就是人吗?" 其实我们并不认识这个 "人",但我们认识这个标签,我们都在使用这个共同的标签。所以你会说 "哦,这是人"。所以,我们的名字(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只是一个名字,而不是一个现实。

名与色,色即物质。只有当内在的心和外在的物质对立时,才会产生六根和六入。如果你的心和物质不对立,你的六根就无法发挥作用。六根之所以能产生作用,是因为我们的心和物质对立了。一般人都在找自己是唯心还是唯物。其实,当你讲唯心、唯物的时候,心和物已经对立起来了。佛教既不承认心,也不承认物,但在我们目前的状态下,我们有心的作用,也有物的作用。

"心本无生,因境而有,前境若无,心亦非有"。心本无生灭,因为有境,所以有心。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我们在打妄想。我们想的东西,一定是有的,你才会有妄念。如果没有东西,你妄想什么呢?你的所有想法,一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去想。因为有那个东西,所以你才会有想法;如果没有东西,你就没有想法。我们坐在这里,想着没有东西的东西,你能想到吗?没有什么可想的了,你就想不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看到这里会说 "所以佛教是纯粹的唯物主义" 心根本就不存在,它存在是因为有东西,这不是唯物主义吗?但《华严经》也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心生万物。因此,如果你这样看,人们就会说,"哦,《华严》是唯物主义的"。华严》是唯物的,禅宗也变得唯物了。

通往智慧的大门:楞严大义四大修炼法则

事实上,《心经》告诉我们:"照见五蕴皆空,便能灭除一切苦"。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世界--颜色的世界;受、想、行、识是精神世界:感觉、接受、思想、思想的变化,然后是主观意识。这五蕴,啊、色、心,如果你能照见它是空的,是本性无所得的,那么你所有的痛苦就都消除了。因此,真正的般若必须是色心皆不可得。它不能说是唯心的,也不能说是唯物的。

但对于我们这些存在执念的凡夫来说,心和物同样起作用。我们既要注意修心,也要注意环境、行为,注意佛菩萨、佛像的这种庄严。你看,这就是既关注心,也关注物。既关注心也关注物,但最终必须超越心和物。如果你不超越,那么色和心就是对立的。

色与心、名与色是对立的。为什么名和色是对立的呢?因为有觉悟。这就是为什么十二因缘中说:"无明缘行,行缘觉。"觉就是觉悟,就是分别。有分别,心和物就对立;有妄念,心和物就对立;没有妄念,心和物就不对立。如果你只有思想而没有妄念,心和物就不会对立。之所以叫妄念,是因为当你执着于那个相的时候,那个念头就变成了妄念;如果你不执着于那个相,你所有的念头都会到来,当念头到来的时候,也就是心到来的时候。

当你想到佛时,你的心就在佛这里;当你想到苹果时,你的心就在苹果这里。因此,心与苹果不会分离,心与佛像不会分离,心与山川、河流、大地、万物、众生、万念都不会分离。心与物不会对立。因为你在思维时,没有妄想分别心。如果有一个分别心出来,"我在想他现在很快乐","我在想他不快乐",一旦这个分别心出来,那么你的名色二法就会对立起来。比如说,想苹果的时候,想我的心在想苹果,这个心和物就分开了,也就是想字下面的这个心给它分开了。这个心念,如果把它往左边放,或者往上放,或者往远处放,不和它放在一起了,就给它分开了,那就变成妄念了。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湖北线上代放生 湖北线上代放生官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