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文深度解读:敏公上师精彩讲记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09 浏览:383次

闵公大师在《居士颂讲义》中讲解《金刚经》经文的节选有这样一段话:"

五为经光等。如人持炬,则见诸色,而不乱;论文亦然,依经等,而不乱。

经中之言,吾人钝根,不能明见。等于说我们虽然有眼睛,但是没有光,这个色还是看不见。这个道理就像一个火把,火把放这一盏灯,"日光普照,见种种色",《金刚经》经常打这个比喻。我们这部经里的道理,用这个理论一解释,一下子就明白了。也就是说,借一盏大灯,不会看错。如果灯小,就会看错。在很暗的灯光下,就会弄错,就会认错人。这个人从远方来,你把他当朋友打招呼,他却不是朋友,你就会闹笑话,你就会尴尬,因为光线不够,两个人差不多,就会认错。如果光线很亮,就绝对不会搞错。所以,大炬,则经中之理不惑。教义就是大火炬,它能使经书中的道理一目了然,丝毫不乱。

佛经经文深度解读:敏公上师精彩讲记

所以我们说,西藏、印度,从理论入经,而我们汉族讲究轻理论重经论,只要学经论好,经论是人作的,是菩萨作的,是大师作的,经论是佛亲口作的,经论好,我们读经,比他们学理论好。结果经是好的,你不好,你看不清楚,你糊涂了,你错了,你不是不好吗?学经的人有梯子。经楼很高,你没有梯子,就想自己爬上去,跳,跳到一半,腿都跳断了,还没有上去。他有梯子,他一级一级往上爬,然后在楼上对你笑,你怎么办?你什么也做不了。你不上梯子,你不会爬楼梯,你也不会爬梯子。那我们说学理论也一样,理论是梯子,你没有梯子,就没有光照,这个经就看不懂,你就会糊涂,糊涂了就错了,错了就错了,所以说学理论是一件很低级的事情,不要以为理论不好,理论是解释经文的。"

法华经》云:"佛种从业力生",即便是成佛,也是业力和合的结果,离开了业力,自然成不了佛。所以,我们说万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没有一个最原始的。最原始、最本源的东西是没有的,这不同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哲学,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哲学。在因果论里解释问题,没有辫子可抓;如果在世界哲学或宗教乃至科学里谈问题,总有漏洞,这个我们以后慢慢看。

--闵公上人,《印度佛教史分期讲记》,第三讲

人空与法空

大家都知道《金刚经》,《金刚经》中有一句话 大家可能都记得,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若取佛法,即是我人众生寿","若取非法,即是我人众生寿"。也就是说,"我、人类、其他众生 "是人类的利己主义,但如果你接受了佛法,如果你还有佛法的利己主义,那么你就无法清净这种人类的利己主义。这是《金刚经》的话。如果你接受了非佛法,如果你对空性有误解,那么你仍然没有去除人我见。总之,不懂空性,人我执就没有破,这就是人空和法空两个东西不能分成两面来看,是有联系的。

--敏公法师《印度佛教分期史讲记》第三讲

涅槃

其实,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圆满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烦恼和业必须灭尽,当然苦果也随之灭尽,这才是最高、最殊胜的境界,没有苦,也没有苦因,这就叫涅槃。那么这个消极的方面,从灭苦的角度来说,就是涅槃;积极的方面,从运用一切智慧、一切功能的角度来说,就是菩提。从正面看,是菩提,菩提是一切功德、一切智慧、一切福德、一切断德的圆满成就,然后也是涅槃。那么说到灭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断了烦恼、业、苦,达到了清净的境界,也就是一切戏论都灭了,恢复了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实相)。我们称之为《金刚经》: 我们所说的《金刚经》:"是诸法实相 "就是这个涅槃,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这个实相,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闵公上人,《印度佛教史分期讲记》,第四讲

无私

我们昨天收到一封信,他说 "我们要修行,目的是什么?我们要为自己成佛,我们要帮助众生,帮助众生也是为了成佛,这样看来,从头到尾都是为了自己。修行,一半是为了自己",这样说对吗?对不对?完全错了!他似乎没有读过《金刚经》,《金刚经》里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当你真正开悟时,即使你是阿罗汉,这个人也根本不存在了,那还有什么 "我 "呢?在你的凡夫身份中,你当然是 "我",这就是 "我",但在那个层次上,根本就没有 "我",有的只是众生!--是为了众生--完全无私地成全众生,"我 "在哪里?所以你真正到了佛的境界,根本谈不上这个 "我",对于这个 "我",这个字,这个标签阿罗汉的头上贴不得,你再贴到佛的头上,根本贴不得、 所以这是从凡夫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佛,去看圣人,所以产生了佛、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圣人。所以这就是从凡夫的有色眼镜去看佛,去看圣人,然后产生的这种迷惑,所以他说,他说:感觉什么都不强,什么都还为自己,过了很久以后 佛教是以无我为根本,我们说最起码是补特伽罗无我,我们说一切法,所谓一切法,那么什么色法、心法,最后得出结论,一切法都是无我的。哪个是无我呢?陀罗尼无我,法无我。这就是《百法明门论》的结构,所以它明确地说,密宗没有 "我",怎么会有 "你 "呢?所以这是一个没有经过正确思考的说法。

--闵公法师《大乘五蕴论讲记》第十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中的话。那么,在了解了这个般若的道理之后,"一切有为法 "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所生、所造、所流都是有为法,都有生灭。然后,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如影。梦中有山河,梦醒后却空无一物。海市蜃楼,就是这种虚幻的东西。如果你说起海市蜃楼之类的东西,它看起来像是真的,但你跑过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泡沫、阴影 "是一种很快就会坏掉的东西。然后,"如露亦如电 "也很容易坏。

海空大师在书中提到的这六个比喻,都是比喻。那么,它们都是如幻如化,即无自性。那么,"我们应该这样",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般若观,不要执着于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一执着,就会陷入困境,产生罪恶,堕落下去。如果我们能知道自性空,烦恼就无从产生,烦恼的本质也是空。这样,不烦恼、不造业,就是涅槃。所以,我们证得般若之后,有很多好处,这也是为了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般若。这个比喻,是这样的。

过去的佛法就像一场梦,现在当你醒来去追梦的时候,梦已经过去了,你追不上了。

现在的佛法是海市蜃楼,是变化,是幻觉。海市蜃楼在你看它的时候是非常真实的,但当你看它并触摸它的时候,你根本无法触摸到任何东西。

身体,我们人类的身体,就像一个泡沫,一下子就破灭了。

业力就像影子。当我们谈论业力时,它就像一个你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如果你是一根竹竿,你的影子就是直的;如果你是一个钩子,你的影子就是弯的。这和影子是一样的,都不是真实的。

世间万物就像清晨的露水,一干就没了。

那么,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就像电一样,快了也就没有了,亮了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天空中打雷的闪电,古代没有电灯,没有,这就是天空中的电,也就是闪电,转瞬即逝,非常快,是无常的。

这就是看待一切法的方法。这样看,就不会贪恋五欲,不会造业,不会贪恋。所以,如果我们有般若的知见,世间的一切坏事都不会做。

--闵公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二十一讲

闵公法师《法海十门讲记》节选

"舍离一切邪见颠倒梦想之因,顺诸佛圣贤之心,行于正道",一切邪见的因,邪见是无因果的设定,邪见的因也要去除。"邪见 "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颠倒的幻相,慢慢就产生了邪见。"颠倒 "就是四颠倒,无常为常,不净为净,诸如此类。有了四颠倒、错觉,把事情弄错了,慢慢慢慢就产生邪见,拨无因果。最大的邪见就是断善根,这不是一件好事。这不是一件好事。所有的善根都给你断了,上品邪见断的是善根。那么,当然不能有邪见,邪见的因,那些东西,一定要去除。不仅如此,还要随顺诸佛圣人的心,行持正见,随顺诸佛圣人的心--证得见道以上的人,行持这个正见,行持。那么也就是说,不仅不要有邪见,不要有邪见的因,还要有那些与圣人相应的佛的正见。这是要学习的,那么什么叫邪知邪见之因?什么叫圣人之心?如果你不学,你可以背下来,但是圣人的思想是什么?只有在佛经中才能知道。简单地说,八正道符合戒律,符合般若。说得深奥一点,中道没有不是正道的,都是合理的。那么如果你没有悟到中观,没有悟到这个中观,那么你就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就是符合戒律,符合戒律的就是对的,不符合戒律的就是错的。[B] 在《楞严经》的《五十阴魔经》中,当你着魔时,你会破戒,如果你不破戒,你就不会着魔。不破戒,就不会入魔。破了根本戒,破了邪淫贪嗔痴,暗地里搞男女之贪,这就是 "师徒俱受王难 "的下场。师徒二人将来的果报就是王法国法,要受王法国法,这就是现在的报应。未来的果报更严重,地狱恶鬼,地狱也会遭殃。那么这些都是破戒,所以我们说,从初学开始,你只要掌握这个原则,佛说的戒律是符合正见的,八正道是符合机智的我们要学大乘,就不要轻视那些根本法,一切根本法都是成佛之因!

金刚经》云: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易大师说)"...... 声闻戒,一切善法,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就是说声闻的戒也是成佛的因,不要说声闻是烧芽烧种,它是成阿罗汉,不是成佛,这是说没有大小,所以这个宗喀巴大师讲得比较直接,法没有大小,由单出离心的大小是小,发菩提心的大小是大。再有一个,《金刚经》里说: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要放下自己的自心,修了一切善法之后,不管你是根本戒也好,一点点小善法也好,都是因缘熏习,只要你放下自心,都能够得到,所以法不要说有大小。"你修这个法,决定将来最成阿罗汉果,不能成佛,赶快不要修这个法......。",甚至诽谤。这是完全错误的。

综上所述,沙弥大师的见解是非常正确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学大乘的人,不要轻视那些根本法,一切根本法都是成佛之因。

沙弥十戒要义》第二十讲

佛法无大小,有两种人

证悟法空(诸法无我)与修习善法

金刚经》云:"法性平等,无有高下"。又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里是大小乘的区别,也是根据龙树菩萨的观点说的: 龙树菩萨说:"若欲成佛,不悟诸法无我正见,不能了脱生死,更谈不上成佛。也就是说,诸法空相的道理,不管是声闻、缘觉,还是诸佛,都要有这个道理,诸法空相的道理要一点点去证。也就是说,不能说不证法空就不能证法空,即使要了脱生死,也要证悟法空。

那么,既然声闻、缘觉、菩萨都证悟了法性空的真理,又何来深浅大小之分呢?这也是有的。那么我们说:"声闻、缘觉、菩萨有什么区别呢?法性是他们都证得的,只是证得的程度不同,不能说他们都没有证得。那么,真正的区别是什么呢?大乘小乘不共的一个特殊方法(即特点),就是看他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行菩萨行。这就是大乘和小乘的分界线,也是我们应成派中观殊胜教法的中心,是关键点,是口牙。

所以很多人说:"这是闻思法门,我不修","这是菩萨法门,我要修"。佛法不能说有小乘、大乘之分,只能说是人,发菩提心的人是大乘,没发菩提心的人是小乘,修菩萨道的人是大乘。不修菩萨道的人,即小乘,不能以法来划分,只能以人来划分,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以我们中国一贯的观点,我们是以法分大乘,以大乘分法。我们看到一些藏经,这是大乘经,这是大乘论,那是小乘经,那是小乘论,你按照我们中国应成派的观点,把藏经分成大乘、小乘,这是很清楚的、 我们只能说,发菩提心的大乘人,他读的经都是大乘经,如果是小乘人,他没有发菩提心,他读什么都是小乘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有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那就是阿旺堪布所说的。他说,什么?他说在印度,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他到西藏去弘法,他是印度人,印度的事情他非常关心,那个时候没有报纸,新闻全靠老百姓传,所以每次有人到印度来,他都要问,印度最近有什么新闻。有一次,一个人从印度来,告诉他:"现在有一个奇怪的消息。" "什么消息?" 他问 那人回答说:"一个修炼密宗大功德的人 他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 众所周知,密乘是无上乘,密乘的修行速度比大乘还要快,那么如何才能证得阿罗汉果呢?阿底峡尊者听到后说:"是的,是的,是的。" 来访者问:"怎么好?这个通过修持《达摩卡帕瓦陀罗》而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怎么样?" 尊者回答说:"至少他没有堕落"。这就是说你的心不端正,你的心在二乘道中发出来了,即使你修这个大威德的法,或者成了二乘道的阿罗汉,这样的法没有大小,就看你的心,阿底峡尊者为什么好、为什么好?毕竟你也证了阿罗汉果,没有堕落。如果你没有善心,如果你没有出离心,你就只能去这个例子也清楚地说明,这个法没有大小之分,就是人。所以,我们学了其他的经,要掌握这个,就是大小之别在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大乘,法无大小。金刚经》也说:"法性平等,无有高下"。佛法没有大小、高低之分,只有人的高低之分,这是我们应该把握的。

第十一讲《大乘百法名号地分释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湖北线上代放生 湖北线上代放生官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