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与印光法师的法缘:虚云和尚的禅修智慧的故事与智慧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13 浏览:746次

返回上级印光法师与虚云和尚的一晤法缘参考各方资料,印光大师在法雨寺讲《弥陀便蒙钞》之确切年月,乃光绪二十三年夏,适值禅宗泰斗虚云和尚行脚云游至南海普陀朝礼观音菩萨道场,就此因缘二位高僧以宿世愿力得以相遇。 一位是净土宗的祖师,一位是禅宗的祖师,二位的相逢有其不可思议处。

关于二位高僧的相逢,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未曾述及。而虚云和尚在《壬辰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廿一日讲于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中云:"回忆我第一次与印光老法师相见,是光绪廿年在普陀山,那时是化闻和尚请他在前寺讲《阿弥陀经》。"又在《印光大师画传序》中云:"清光绪廿年,余在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敦请印光大师讲经,得与识面。"

据虚云和尚的回忆,似乎是在光绪二十年与印光大师相识,并且是在普陀山前寺之普济寺讲经。但又据《虚云年谱》云:"光绪二十年甲午五十五岁,仍在翠峰茅蓬研究经教。"

又云:"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五十六岁,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到九华。称今年高旻有朱施主法事,连旧日四七,共打十二个七。赤山法老人已回寺,仰诸位护持常住,都请回山。将届期,众推予先下山。至大通荻港后,又沿江行,遇水涨,欲渡。舟子索钱六枚,予不名一钱。舟人迳鼓棹去。又行,忽失足堕水。浮沉一昼夜,流至采石矶附近,渔者网得之。唤宝积寺僧认之,僧固赤山同住者。惊曰:'此德清师也。'畀至寺,救苏。时六月二十八日也。然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

"居数日,迳赴高旻。知事僧见容瘁,问:'有病否。'曰:'无。

"乃谒月朗和尚,询山中事后,即请代职。予不允。又不言堕水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风严峻,如请职事拒不就者,视为慢众。于是表堂,打香板,予顺受不语。而病益加剧,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为待。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

"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愈。旋采石矶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容光焕发,大欣慰。乃举予堕水事告众,皆钦叹。禅堂内职不令予轮值,得便修行,从此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

"一夕,夜放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佛教大师讲经文视频大全。

佛教大师讲经文视频大全

昼,内外洞澈,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翌日,询问 "昼夜如一,行动如飞。

"翌日,询问香灯及西单,果然。予知是境,不以为异。

"又偈:'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又云:"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十七岁夏,至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大定老和尚留住过冬。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五十八岁,由金山往朝狼山,礼势大至菩萨回。被道明和尚请到扬州。被道明和尚请到扬州,助理重宁寺。四月,通智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听众千人。命予讲偏座,讲经毕,别众下山。予以生而无母,未见慈容,仅于在家时睹真仪耳!每思之,辄觉心痛。夙愿往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亲,遂往宁波。"

以如上明文可证明,虚老之 "光绪二十年",盖老人记忆之误耳!原以光绪二十年时,虚老仍在九华翠峰茅蓬研习经教。直到光绪二十三年,虚老才至宁波阿育王寺礼佛燃指,其在寺中拜舍利,延留甚久,其至普陀亦当在是年。

虚老之《礼舍利塔偈》云:药王夙世自焚身,奉献如来授记因;三善觅来何所德,假名一指叙功勋。

虚云和尚到普陀山一事,有诗为证。如《普陀山峰宿雨二》云:峭壁峰峦一抹烟,轻云细雨浸遥空;隔林石涧添幽咽,似答山僧不二禅。西风飒飒雨,室冷禅枯意自同;忽然一声到枕边,闲吹落山中。又如《普陀佛洞山》云:拄杖看夕阳斜,回光万道斗奇花;天孙应无聊,织云篇衬晚霞。春花秋月不在乎情,夕阳西下转疑梦惊;红白绿黄描绘尽。天孙巧织难成事。

虚老隔年远离普陀,遂作《送普陀法雨经幢印光法师》诗云: "惭无笔墨写青天,底事从来忆不全;境值秋风惊暮树,应伴寒月伴枯禅。夜拥神工榻,相与话默子。与寂子谈;遥想多年前普陀经,黄花开满宝殿前。"

总之,徐老与印光的相识,是在徐老在高门禅堂悟道之后。也是在尹老隐居六年之前的一次会面。

关于两位老人的会面,尹老在《笔记》中只字未提,而徐老则给尹老留下了纪念。现将徐老纪念尹老的文章附后,以飨读者。

壬辰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讲于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文:

今天是印光长老西去十二周年纪念,在座的各位都是印光长老的弟子,大家齐聚一堂,饮水思源,缅怀大师。在佛教教义中,上师就是法身大士。纪念上师,就是想到孝顺法身父母,这比世间的小孝更有意义。

记得第一次见到印光法师是在光绪二十年的普陀山。当时,他应华文和尚之邀,在前寺宣讲《阿弥陀经》。讲经结束后,他便一直在寺中阅藏。二十多年来,他从未离开过寺庙,只是闭门读书,因此对教义有很深的理解。虽然他深谙教理,但他每天都以 "阿弥陀佛 "作为自己的修行口号,他从不觉得因为自己深谙佛经,就会轻视念佛法门。

佛陀

在哪里可以找到佛教讲经

佛法的宗旨是医治众生的痛苦。念佛法门被称为阿伽陀药,能彻底治愈一切疾病。然而,无论修持何种法门,都必须坚定信念。只有持之以恒,深入修持,才能获得圆满的利益。如果信心坚定,持咒可以成就,打坐可以成就,诵经也可以成就,都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信根不深,仅凭自己微小的善根、单薄的学慧,或记住几个名字、几个公案,就胡言乱语,说是说非。这不过是增上业习,到了生死关头,还不是随业流转,岂不可悲?

作为印光法师的弟子,我们今天纪念印光法师,就是纪念他的真实修行。他脚踏实地的真实修行,是对古德的真实追溯。他通达《大乘起信论》的深奥义理,依此修行,证得念佛三昧,弘扬净土,利益众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

在讲经交流会上的讲话

日确实没有。真正修持佛法的人,不分别人我,只依靠一句佛号。晨起念佛,傍晚念佛,行时念佛,坐时念佛,日中念佛,念念不忘,亲近念佛。当你修行得力时,弥陀的清净境界就会出现在你面前。个人可得无量利益。只要信念坚定,心若不坚,一事无成。若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听人说参禅好,便废念佛工夫去参禅。如果今天张三,明天李四,听人说参禅好,那就枉费了念佛参禅的功夫;听人说学教好,那就枉费了学教的功夫。学教不成,又去持咒。上不去头,下不来帐。他们不怪自己信仰不坚定,却说是佛陀欺骗了众生。谤佛谤法造无间业。

因此,我呼吁大众坚信净土法门的利益,跟随印光法师学习'老实念佛',立下坚定的志向,发勇猛的心,把西方净土作为终身的事情。参禅和念佛,对于初参禅的人来说是两回事,但对于久参禅的人来说,却是一回事。参禅一字,了断生死流,也是源于坚定的信仰。如果不能执着于文字,就无法参禅。信心坚固,执着于文字,便不知茶饭。功夫熟了,根尘自落。这就如同佛家功夫熟了,清净境界就会出现。在这个境界里,理事融通,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又有什么区别呢?望诸位念佛人,以一句佛号为人生的依归,老实念佛。"

印光大师画传序》全文:

"清光绪二十年,余在普陀山。法雨寺僧,敦请印光大师讲经,得而相认。讲经既毕,大师乃于寺中阅藏,逾二十年,日以一编,足出屋限,于是诸经之奥,无不贯通。每日修行,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深悟念佛法门之教理更为重要。

"佛法无一法不治众生病苦,念佛法门名为阿伽陀药,能治百病,但若信心坚固,愿力深厚,定得圆满利益。如上师真修实证,脚踏实地,禅话兼修,回向净土,昌明大法,密护万传,常去诸恶,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因果报应、 老实念佛等语教人,不标新立异,不故弄玄虚,所谓道在平日,其一生之功业事迹,及自身之成就,明于人之耳目,不必待多言也。

"在此,其弟子灵岩妙真和尚,以及冉、德森、莲印、如岑诸大师,周孟愚、吴悟一、费凡久、袁伯庸、窦存美、有悟诸居士,为纪念诸大师,弘扬遗教,以弘扬净土、 特聘上海名画家唐云、孔晓瑜合作,为诸大师画传二十五卷,每卷后制以小传,分由灵岩山寺名士撰写制作印刷成册。灵岩山寺制印成册,广为流传。以归依佛,以伪式仪,即如道家积淀,借以起信。

"盖凡夫心劣,不能触道入观,法华之时,已因见相而发心,如是时节,亦因见像而发福。昔阿难白佛言:"我见如来三十二相,奇妙殊胜,形如琉璃,遂生渴仰,从佛剃发。这样,阿难的弟子们

佛教基础讲道

佛心未悟,以其相貌,更何况凡愚之人!我国各宗派历代大师,或有画像,或有塑像流传,却未如今日之此画传,以圣华之笔,以画像之色,将大师生平事迹,跃然纸上,亦是现代艺林之大观,佛门之盛事。

"大师弟子遍天下,多顺其教,而不亲其道范,今有此画流传,使天下后人,时时仰望,如亲炙之,大师遗教,亦不朽矣!愿仁者,由心影,由心路,闻画说,证真常,同归净土!

"癸巳十月旭云谨序"。

老人的一席话,流露出老人对印度的敬佩和仰慕之情,可见他一生只与正法见过一面,给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彼此虽是分家,实则珠联璧合,共同挽救时局,扶持正法。尹老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宗、密宗,尤其是在努力挽救禅宗的弊端,引导众人回归净土,了脱生死。虚云长老也是宗派的坚定支持者,在禅林各处,他另开念佛堂,大开方便之门,慈悲引导人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两位老人弘扬的法门不同,但维系法门的心是一样的。可以说,"佛法要兴盛,除非僧赞僧",二老是最好的榜样和楷模。

光绪皇帝与印光法师的法缘:虚云和尚的禅修智慧的故事与智慧

作者:常莲 常莲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湖北线上代放生 湖北线上代放生官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