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谈当今佛教弘法之核心任务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3-31 浏览:278次

生活禅不仅仅是生活

禅》杂志: 济群法师这几年一直很忙,但他推掉了繁忙的工作,来到生活禅夏令营做布施,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一次又一次地来这里弘法?

济群法师 1993年我来这里讲经说法时,正是我开始向社会弘法不久。当时,我在厦门明尼苏达佛学院任教,与台湾佛教界接触较多,受其理念影响,认为弘法必须到高校、到社会。

佛法是僧人的本分,另一方面也代表了社会的需求。净慧老和尚强调了弘法的重要性,柏林寺夏令营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我非常乐意参加,通过这个机会与大家结缘。

禅》杂志: 净慧法师常说,第一届夏令营授课的老师后来大多成为一方大师,给营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佛教在太平天国之后,特别是 "文革 "期间不断遭到破坏,可以说是在废墟上恢复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硬件建设基本告一段落,那么软件方面,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理念?

济群法师: 生活禅的理念和太虚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应该说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联系。佛教要走向社会,必须在生活中实现,用现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有被社会所接受,佛教才有生存和广泛传播的土壤。这种认识是近代以来佛教发展的需要,因此有许多有识之士、大德长老以不同的方式为之努力。在这方面,生活禅的倡导可谓独树一帜。

近代以来,大陆佛教经历了各种劫难,刚刚从相对贫瘠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从总体上看,弘法界很多人的认识还跟不上,大多数寺院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停留在建寺、接引等传统项目上。净慧法师以时代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根据当代弘法的需要,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这对当代弘法具有特殊的意义。净慧法师根据当代佛教弘扬的需要,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这对当代佛教的弘扬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对于向社会宣传佛教,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参与弘扬佛教,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禅》杂志: 生活禅的理念已经提出了20多年,无论是发展还是推广,您认为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或进一步完善?

济群法师 关键在于我们对 "生活禅 "有什么样的定位。如果定位在结缘,或者定位在佛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佛教,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生活禅夏令营是非常成功的。它每年通过这样一个渠道,以这样一种方式,成就了这么多人接触佛法,建立信仰,甚至出家修行,而且一办就是二十年,可以说功德无量。

济群法师谈当今佛教弘法之核心任务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要让生活禅在修行上形成一套系统的、有先后顺序的内容,那么在今后的修行中,还需要做一些延伸和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与传统佛教的禅修相结合,在生活禅理念的基础上,引导大众进行禅修实践

什么是佛教法师帽

并加深对佛教的理解,进而在心性和行为上实现对佛教的领悟。弘扬佛教最重要的是什么

禅杂志: 生活禅在社会上和僧侣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教界的影响还很有限。当然,普贤菩萨提出生活禅有其深厚的背景,但我们在弘扬中没有把一些传统的禅法展现出来,或者力度不够,所以显得不够深入。

济群法师 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系统化,让大众了解佛教修行的核心内容,让大众对佛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局部的认识。二是细分化,修行一定要按照细分化由浅入深,没有基本的引导肯定不行,但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很难满足一些人想继续深入下去的需求。用现在的话说,后续服务还不到位。

禅: 在您看来,弘法过程中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弘法的重点是什么?

济群法师: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批弘法人才,他们确实有见地,有

台湾著名佛教法师圆寂

实修,还要懂得为时代弘法。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为佛教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需要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如何培养见地,如何培养实修,如何培养弘法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承担起延续佛陀智慧的责任。而不是无计划、无目的、无次第地去做,也不管别人学不学。至于重点,我认为弘法团体需要真正认识到寺院的功能,那就是内修和外弘。寺院是僧人修道的场所,也是教育和弘法的平台,包括对四众弟子和大众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常规化的活动,也需要非常规的活动。

所谓常规化,类似于基督教中的做礼拜。每个寺院都有责任为大众提供有规律的宗教生活,从而满足信众的信仰需求,增进他们对佛法的理解。所谓不拘一格,是指各道场要发挥各自不同的特色,引导信众或专注于某一宗派的修行,或专注于禅修,或专注于慈善,形成较为深入的修行体系。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佛教的现状。

如果只是少数寺院在这样做,面对整个社会的需求,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目前这些弘法活动各自为政,没有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也难以提供进一步的后续服务。如果仅仅将其定位为短期的因缘事业,其作用是有限的,无法真正满足大众的修行需求。

作为当代僧人,我们不仅要明确内修外弘,更要共同探讨当代弘法的思路,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大众提供有效的服务。

谁更容易接受佛法教育

禅》杂志: 法师的修行在中国佛教界堪称楷模。与其叹无人,不如育人。您身边有很多高素质的佛学人才。如果从佛教的根本出发,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教育,是越基础越好,还是越空白越好?

济群法师 僧伽教育会受到传统道场观念的影响,真正落实起来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在僧伽教育方面,没有条条框框,相对来说,实施起来干扰不大。

我们通常认为,受众学佛时间越长,教育起来就越容易。事实往往相反,有时没有基础可能更容易融入。如果对方形成的固有观念方法是错误的,反而会成为修行的障碍。

生命是一种产品。我们拥有的是凡夫的品质,而学佛是为了实现佛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佛法。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在传承过程中,由于地域的不同

佛教法会 圣修法师

在社会习俗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方便越来越多,指导修行的书籍也越来越多。因此,现代人学佛既方便又不易。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大多数人都无法掌握。他们要么固守一端,以偏概全;要么涉猎广泛,不得要领。在弘法过程中,特别强调因人施教,这固然没错。但在无穷的法门背后,其实也能找到共通之处。就像一棵树,无论有多少枝叶,主干只有一个。如果抓住了主干,就很容易理解枝叶。否则,总是从这个枝干到那个枝干,虽然理解了

中国近现代佛教大师名录

枝叶,但终究不能深入其底。佛教有三大语言系统: 南传、汉传、藏传,各有众多教派,但不外乎解脱道和菩萨道,前者强调自觉,后者强调觉他。从这个角度看,佛教又可以概括为一条道路,即觉醒之路。从这一点来认识,佛教是简单的。

禅》杂志: 法师从1997年开始培养人才,包括办菩提书院。2011年,老和尚在黄梅老祖寺召开生活禅研讨会时,也提到了您主动走出寺庙围墙的做法。您在弘法的时候,把语言转换得非常好,让现代人都能听懂,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济群法师 这几年,我在教育弘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主要是为大众提供一套修行模式,即如何学习佛法的方式方法。包括菩提书院在内,目的不是为了建立什么团体,而是让大家知道应该如何进入修行的道路,如何走上正轨,主要是提供这样一种服务。

在弘法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大众对佛法的需求越来越大。相比之下,教师队伍在弘法方面普遍存在薄弱环节。即使开展了一些弘法活动,也往往是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对信众进行系统的指导。所提供的大多是点到为止,比如这个教你坐禅,那个教你诵经,诸如此类,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这是我们需要反思和努力的地方。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湖北线上代放生 湖北线上代放生官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