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佛教与现代青年的结合:心灵寻找指引的明灯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6 浏览:492次

现代青年与佛教的关系

在日本佛教青年会的演讲

I. 从古至今,地球已经从精神走向物质。放眼世界,人们发现,过去时代的人类心理,如中国、日本、欧洲和西方民族的心理,被认为是最有价值、最值得尊敬的,这就是道德文化。因此,在中世纪,西方世界以基督教为共同的主宰,而中国和日本则以周孔孟荀的文化为主宰,治理国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延续数千年,遗风至今。后来,道德文化逐渐转向重视政治和法律,如法国大革命,目的是争取立法权和选举权,以便能够宣传法律,参与政治事务,享受平等权利。如今,人们更知道经济可以影响政治,争论的焦点倾向于强调财产和经济的平等。因此,道德时代进入了政治法律时代,又从政治法律时代进入了财产经济时代。众所周知,现代人类精神思想的焦点是物质的经济性和财产性。因为物质的发展是不平等的,贫者愤懑不平,富者骄奢淫逸,供不足我其次,从现在到未来的趋势是从物质到精神:如前所述,每个人都想争取物质世界的奢侈享受,这导致了现世的阶级斗争,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法满足自己欲望的动机。从这一点来看,要想寻求人生安全感,显然应该从精神上而不是物质上寻求。例如,近代欧洲伟大的哲学家,如乌伊古奇等,他们谈论精神生活,主张和平与停止战争,其动机就是精神文化的复兴。人类的思想,先是从精神走向物质,现在物质的路走穷了,穷则变,变则通,所以要从物质生活走向精神生活。然而,在这个交替与变革的时代,能在其间飞翔盘旋的,唯有佛法。

三、佛教是立足现在走向未来的枢纽:西方文化大抵多智、勇而少慈,东方文化则多慈而少智、勇,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又是伟大的,对于东方来说是极其慈悲、智慧和善巧的文化。古代西方虽曾得到耶稣基督教会的厚爱,如今其神话却与科学知识格格不入,为迷信者所不屑,威信已失,难以再立!东方的孔子、孟子虽然比较完美,但也有王道之嫌,与今天的民粹主义背道而驰,都不能适应现代人的思想和欲望。但佛陀的慈悲与平等、理性与智慧是完美的,如果我们能够相信佛陀的理性与智慧,容纳佛陀的慈悲,那么这个世界就有了复苏的机会。

第四,青年要站在时代的前头:人都有青年时代、壮年时代、老年时代;老年时代是休息的时代,壮年时代是服务的时代,而青年时代却是准备的时代;如草木的萌芽和开花,正是积极生长的时候,所以青年不应该在现代性之后退却,也不应该在现代性之中退却,而应该站在现在时代的前头。因为青年是时代的引领者,所以所有青年都不应该被现代环境所遮蔽,而应该着眼于当下面向未来的要点,认准了方向,就应该马不停蹄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如前所述,当下趋向未来的支点在于佛法,大家既然是佛系青年,就应该充分接受佛法的熏陶,以具足慈悲与智慧的精神转移时代,不为当下环境所困!

第五,佛教青年足以成为时代的先行者: 佛教青年是全世界人类进步的统帅和先行者。那么,在这个即将消亡的世界上,如果没有充满慈悲和智慧的佛教青年来引导,就不会有生机。青年是黎明的阳光,黑夜的警钟,未来的救星。今天,看到你们组织的成立,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

六、今后,佛门青年应走两条路:一、现实主义:过去佛门的习惯,大概是图清闲而不做事,对于现实社会的文化、教育、政治等事业,一概放弃而不肯去做。现在的青年佛教徒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应该满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投身于大众的社会活动,投身于人类的实际生活。这样的活动才是佛法的意义所在,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必须让世间充满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世间法变成佛法。

B. 追求主义: 学佛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利益人生。对于尚未学佛的人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都是为了自己,或为了宗族、部落或家庭的一部分。但是,学佛的人,以圆满的智慧和足够的慈悲心,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体,为世界谋利,为世界除害,使全人类都能得到幸福。这就是佛教徒的青年之道。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真正的佛教青年,成为世界青年的领袖!(泰晤士报 1)(见《海上学报》第 8 卷第 4-5 期)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湖北线上代放生 湖北线上代放生官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