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新放生消息,苏州大学哲学系致唁电哀悼黄心川先生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8-20 浏览:327次

一、过生日放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吗

1、大菩文化佛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研究员于2021年2月10日上午11点3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黄心川先生一生教书育人,培养多名硕博士生。他正气于身,不怕打击,胸襟坦荡,乐于助人,勤于著述,学识广博,在学术界拥有重大影响。他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学生们痛失导师不在,家人哀告亲人离去。

3、惊悉此讯,苏州大学哲学系致唁电深情哀悼。

4、黄心川先生治丧委员会:

5、惊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先生辞别此世,驾鹤西归,苏州大学哲学系同仁极为震惊,不胜悲痛。黄心川先生学问渊深,为我国东方学、印度哲学以及佛教研究的大家学者。特别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黄心川先生以其深厚的印度学功底、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在印度哲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我国印度哲学研究参与国际学界起到了一重要的引领作用。黄心川先生德高望重而和善为人,乐于提携青年才俊,奖掖后进,此尤为学界所称道。先生出生苏州常熟,对故乡感情深厚,生前对苏州佛教教育事业颇为关注,助力颇多,对此苏大哲学系同仁也感念在心。哲人虽逝,风范永存。

6、据史料记载宁邦寺始建于梁代,以前一直叫“海云禅院”。相传到了南宋绍兴十二年,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部下,在此隐居参禅,因此改名为“宁邦寺”,这“宁邦”二字,也就是安宁之邦,希望国家可以和平安宁。在寺前有一座石狮,这座石狮不是寻常的狮子,这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得无厌,据说它连日月星辰都要吞食。这座石狮当年是韩世忠军队里插军棋的基座,用来警戒军队里的官兵千万不要贪婪。后来韩世忠部下来这里出家,就把这块基座带到这个宁邦寺了。

7、文震孟说宁邦寺“为穹窿最庄严处”,或许有些夸张,不过,今天看来,就人文历史而言,此话不无道理。

8、现宁邦寺虽然规模不大,古迹犹在,敞亮精致,在古木掩映下,显得分外幽静高雅,到此品茗赏景、读碑道古,实为红尘中人一大方外之享受。茶室有一幅柱联,崔护撰语:

9、相如聊解渴,坐听野鸟啼风,悟得几分仙气;

10、谢朓喜凝眸,漫见山花起舞,恍听一点禅心。

二、放生之前念什么咒语

1、宁邦寺内的石刻,徐已残破的文震孟撰书,赵宦光篆额的《宁邦寺重修记》外,惹人注目而又保存得最为完美的明末清初徐枋题刻得“山辉川媚”条石,现嵌在寺前的露台上,与韩世忠栓马石隔路相对。

2、宁邦寺山门下山谷,称宁邦坞。沿寺前山道蜿蜒而行约60米处,山麓下有承接“百丈泉”的一泓碧潭,此处可见山泉直线而下,每当雨日,飞珠溅玉,或而瀑布天降,蔚为大观。百丈泉是穹窿山古名泉,据传宋代高僧佛慧禅师(善权迪)卓锡“海云禅院”(即宁邦寺)时,因有敢于寺庙内僧多而水少,就将锡杖插于山半百丈崖上,有泉水涌出,又将山泉引至庙内香积厨,以为生活用水。学士邵庵虞,为之赋诗,有“道人定起日停午,百丈崖前泻玉琴”之句,故名。百丈泉潭边有石亭名“问泉”,精巧雅致,最宜休憩。亭柱联为柯继承撰,透露了几分禅机:

3、百丈泉,泉百丈,韵也,声也;

4、宁邦寺,寺宁邦,是耶?非耶?

5、亭旁有路,一路向上,右转弯,沿石阶直上小山岭,岭上有韩蕲王(韩世忠死后被追封为蕲王)“玩月台”,韩世忠当年来宁邦寺,常登台赏月、叹月。后人思古凭吊,留下摩崖石刻甚多,形成一处奇特的“天然石刻碑林”。著名的有潘奕携于清嘉庆八年题的“孤峰皓月”,道光乙巳年十月,顾沅等人的题刻,民国丙寅年李根源题的“菩提石”,民国17年于右任书的“韩蕲王玩月台”,民国23年章太炎题的“彼岸”等等,至今尚清晰可辨。

6、玩月台石刻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有的是写景,如潘奕隽的隶书“孤峰皓月”,有登峰赏月之意,但未尝不是“景由心生”。有的是宗教语,如章太炎的篆字“彼岸”,吴荫培的楷书“莲台”,李根源的隶书“南无阿弥陀佛”、“菩提石”。有的是纪事,如于右任的行楷“韩蕲王玩月台”,名的“避秦”。据记载,还有于右任题词石刻“英雄肝胆,菩萨心肠”,今佚。今玩月台上有玩月亭,亭柱联语巧妙地表达了对人事代谢、往来古今的深深感慨:

苏州最新放生消息,苏州大学哲学系致唁电哀悼黄心川先生

7、“摩挲碑碣读岁月,俯仰江山问青天。”

8、玩月台以前是穹窿山宁邦寺的一个重要去处,上世纪30年代,更因石如和尚参禅于此而名噪一时。

9、石如和尚,苏北如皋人,晚年在宁邦寺玩月台僻静处,建“寄庐”坐禅以“避秦”。1926年,李根源“西山访古”到此,石如和善乞李书“菩提石”三字,镌于石山,并在此掩关,刺血书《地藏经》全部。李根源在小王山“墓庐”期间,经常引领朋友在作客游访,并为之留下了很多石刻。他在《曲石师录》的“吴门赠友”诗里曾写道:“石如老和尚,结交三十年。安禅宁邦寺,自食自耕田。”解放后,石如殁葬宁邦寺后,墓旁曾建碑,记其生平。

10、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与宁邦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初名学乘,又名绛,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后寓居苏州。早年师从黄以周、俞樾。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犯清廷,在上海被捕入狱,出狱后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投入讨袁斗争,被幽禁北京3年。后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九一八”事变后,通电全国,力主抗日。1934年秋,章太炎举家迁居苏州,住锦帆路,人称“章园”。次年,继在东京、北京讲学之后,第三次举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学生多为一时俊贤。章太炎治学,“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熔铸各家,会通中外,蔚然成为一代宗师。著作有《訄书》、《新方言》、《国故论衡》、《春秋左氏疑义答问》等,后纂成《章氏丛书》、续编、三编。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因病逝世,灵柩暂厝苏州寓所后院。1955年4月3日,政府根据章生前愿望,将其安葬到浙江杭州西湖抗清志士张苍水的墓旁。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湖北线上代放生 湖北线上代放生官网sitemap.xml

广州供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