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达吉堪布:
《大藏经》公案:若能放生,金刚地狱中也能解脱
若能放生,从金刚地狱中也能得解脱。在大藏经中有一公案:“曾于印度,有一外道名为赤建,欢喜食肉饮血,杀生上万。以此果报,死后径堕十八地狱,后生金刚地狱,每刹那中感受百死百活,受无边痛苦。尔时,阿难陀观见其不净众生之苦,白佛陀而言此事。佛告阿难:此人在世喜食肉血,现即受杀生之报。复次阿难乞求阎罗法王言:于此人有何解脱之方便?法王答言:若欲此人从恶趣中得解脱,于此世间,当作大量放生。次后此人因阿难为之广作放生,即从金刚地狱中解脱也。”
从前舍卫城有一富贵人家,生了一个具各种相好的儿子。有一天在河边,因高兴而互相争抱此子,突然失手掉入河中,遭一大鱼所吞,在河下游的一户无子女的人家网到了这条大鱼,打开鱼腹时,见有一活生生的小孩,遂高兴抱起,将其养大,长大后出家,证得了阿罗汉果。众弟子问释迦牟尼佛,何以此小孩掉入河中不死,佛说,往昔毗婆尸佛讲述断杀放生的功德时,有一施主,立誓戒杀放生。此施主因而在生生世世中感得身色端严,即使落入巨鳌口中也能安然脱身,并在今生证得阿罗汉果。
以前有一施主经常供养一塔,名观音塔。施主无子,一日在塔下立誓,如不赐给我儿子,则将摧毁此塔。塔里的神人非常害怕,但又无法使其生子,便往帝释天那里请求,帝释天乃派一将死的天人投胎。此天人因欲往人间出家,不愿转生到这施主家,帝释天答应如投胎后父母不让其出家,则尽力相助。于是这天人便投胎到施主家,长大后父母果然不许其出家。这天人转生的小孩想,得此宝贵人生若不能出家,则无甚意义,便想自杀。但跳河时,河水倒流,跳崖时,亦不能死。当时国王的法律很严厉,便又故意作强盗,使己被捕,但执刑时射出的弓箭,都一一返回,国王很吃惊,向其道谦。后在国王的帮助下,其家人终于准许他出家,不久证得阿罗汉果。佛陀告诉众弟子此人的前世因缘,因以前他曾救过一个行将被杀的人,因而在五百世中不受畏惧,地水火风也不能加害,并在今生证得阿罗汉果。
放生是无畏布施,如云:“无畏布施即放生”,又《念住经》云:“一切律仪中,生善趣之胜因,即是施命戒。”《放生功德论》云:“若欲善趣之乐,放生能得人天福报;若欲自得寂灭,放生即得声闻罗汉果;若以菩提心所摄,放生则成佛果之因;若愿上师住世,放生即能感得上师长久住世;若欲自己长寿,放生成为殊胜长寿法;此有无等之功德。”
放生也是往生净土的主因,《寿无量光功德庄严经》说十种往生因,此十种因虽有不同解释法,但放生及劝人放生多被解释是其中二种因。
又据《中阴教言论》,今生放生,到中阴时,其所放之众生会来到面前为你引接指路,而往生自己所欲的净土;若杀生,则其所杀之众生,彼时会显现为极为愤恨,而致使自己被强力引入地狱中。
经常放生的人,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如藏地恰美仁波切终生劝请他人放生,圆寂时直生西方极乐刹土。在汉地宋朝永明大师,平常买鱼虾等精进放生,后来以此功德力,其已往生极乐世界,证得上品上生,此类故事皆为许多历史所记载。
2、住在太湖里边岛上的农民,专做屠宰和捕鱼的事业。只有沈文宝不做这些事,全家好做善事,看到他人捕捉的鸟和鱼,便买来放生。很多人都耻笑他这样做,不适应时代;可是沈文宝仍然不怕辛苦地去做放生的事,后来这个村子大闹瘟疫。村里人人梦见“瘟鬼”,后手拿一捆旗帜,和各鬼们说:“除了沈家放生行善的人家以外,其他人家门上,都插上瘟疫旗帜”。不多日,一村三百多家,因染上瘟病而死的,超过了一半人数;只有沈文宝全家没有一点病。
3、此前身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比丘等集于法堂,开始谈话:“诸位法友!提婆达多乃忘恩汉,不知如来之威德。”佛来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而会集耶?”彼等答曰:“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之忘恩,非自今始,前生亦为忘恩汉,不知我之威德。”佛应彼等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4、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于雪山地方宿于象胎。彼由象胎出生,身体纯白如银块,目如宝珠,具五种之光辉,口深红色,如赤毛布,鼻赤而饰有如金色斑点之银环,四足研磨如漆,如是具十波罗蜜之无上美丽之风貌。当彼达到具有分别之年龄,雪山中之猿,街来会集,仕彼环绕而行。如是八万之猿围绕,住于雪山地方。其后,彼见群居生活,存有罪恶,于是彼离群居,单独定住于森林之中。因彼之有德,被称之为锡罗瓦那伽拉迦(有德象王)。
5、某时,住波罗奈之林中人,为求自己之生计,错行道路,迷失方向,心中怖畏死亡,伸臂向天悲声,徘徊奔走。菩萨闻其悲叹之声,起慈悲心,欲救此男子出苦,近彼而行。彼见象至,恐怖而逃。菩萨见彼逃走,即行停立。此男子见菩萨停止,自己亦停立。菩萨前进,彼则奔逃。象停立时,彼又停立。彼思惟:“彼象见我逃则停,停则又来。彼对我无与危害之心,彼将救我之苦痛。”于是彼鼓起勇气停立不动。
6、菩萨近彼问曰:“汝何故悲叹而徘徊奔走?”林中人答曰:“山主!我行错路,迷失方向,畏怖死亡!”
7、于是菩萨带往自己住处,数日之间,以种种果实,使之满足。象云:“汝可勿怖!我将伴汝往人行之路上。”于是使彼坐于自己背上,往人行路上行进。此男子欺其象友,彼思惟:“若有人问及时,我须使知之!”彼坐于菩萨背上,一面前进,一面谙记树与山之目标。不久,菩萨负彼出林,立于往波罗奈通行大道之上。菩萨云:“请依此道而行,就我之住处,无论有人问及与否,请勿向任何告知!”菩萨于勉励彼男子后,归返自己之住处。
8、彼男子到达波罗奈,步行巡回之间,彼往象牙雕细工街,彼见象牙雕工等所制之象牙雕细工物。彼问曰:“若汝入手活象之牙,将装为何物?”职工等答曰:“活象之牙较死象之牙价值甚高!”此男自思:“我将取活象牙来。”彼携粮食及锐利之锯,往菩萨之住处而来。
9、菩萨见彼问曰:“汝有何事而来?”男:“我为贫乏所困,不能生活,因此来求汝牙之断片。若能赐与,思之得金,以维生活,是故前来。”菩萨:“甚善!我与汝牙!汝携断牙之锯来耶?”男:“我已携来。”菩萨:“如是请锯断持去。”菩萨屈膝如牛卧状,彼锯去两牙之尖端。菩萨以鼻捧两方之牙曰:“我此二牙,于我非不爱而与汝。我此等之牙,对我较得了解一切法,具一切智之资格,有千之功德、十万之功德,犹为重要。我与汝此牙,实为获一切智也。”菩萨为获一切智之种子而与彼男一对之牙。
10、彼男受取象牙后卖之得金,金尽之后,又来至菩萨之前云:“山主!我卖贵君之牙,所得资金,用于之拂我之负责,请再与我残余部分。”菩萨承诺云︰“甚善!”如前状屈身,与以残部之牙。彼男卖牙之后,又复前来云:“山主!我之生活,今又不能推行,请与牙根!”菩萨云:“甚善!”如前而坐。彼恶人踏上大萨缍菩萨如银环之鼻,升至如盖拉萨山峰之象顶上,足踵踏至两方之牙端,使牙与肉分离,以锐利之锯,切断牙根。恶人之姿,顿时失纵不见,此时厚四那由他二十万由旬之大地,如须弥山及由犍陀罗山之大重量,虽能负载臭秽之粪尿,但不能负载此恶德之体(林中人),顿生龟裂之裂罅,由阿鼻大地狱喷出火焰,将此欺友之男子,如毛布之缠绕,包围而捕去。如是此恶人沉入地中时,住于林中之树神说法,响彻林中曰:“不知恩而欺友之男子,纵然授与转轮圣王之全部领土,彼亦不能满足!”于是唱次之偈:
二、上海放生乌龟选哪里
1、天神如是说法,响彻森林,菩萨于此世之寿命尽前,住于此处,从其业报生应生之处。
2、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之忘恩,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欺友之男是提婆达多,树神是舍利弗,有德象王即是我。”DUH佛教网-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3、住在太湖里边岛上的农民,专做屠宰和捕鱼的事业。只有沈文宝不做这些事,全家好做善事,看到他人捕捉的鸟和鱼,便买来放生。很多人都耻笑他这样做不适应时代,可是沈文宝仍然不怕辛劳地去做放生的事。后来这个村子大闹瘟疫。村里有人梦见“瘟鬼”手拿一捆旗帜,对众鬼们说:“除了沈家放生行善的人家以外,其他人家的门上,都插上瘟疫旗帜。”不多日,一村三百多家,因染上瘟疫而死的人超过了一半人数,只有沈文宝全家没有一个人得病。
4、世间有捣毁佛像,毁谤佛法,及做杀、盗、邪淫、恶口、两舌的恶人。死了就下无间地狱。何谓无间地狱?此地狱说来很可怕。地狱周围万八千里,高一千里。四周上下,都是铁制。罪人身满狱中,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狗咬啮,恶鬼抛打,铁鹰啖目,铁蛇缴颈,百肢都下长钉,拔舌抽肠,众苦交迫。受苦无一刻间断,亦无出期,故名无间地狱。不信三宝,造作十恶的人,将来有如此大苦吃,作恶到底有何好处呢?还有种种地狱,随人之造恶大小,而苦有轻重,如飞刀、火箭、夹山、通枪、铁车、铁床、铜柱、叫唤、拔舌、啖眼、剥皮、烧脚、烙手、火象、火牛、火山、火狼、寒冰、粪尿、镬汤、种种地狱,说之不尽。世间作恶的人,死了四十九日以内,在诸司拷问,但望人间代他供佛作福。倘若宰杀生灵祭祀,恶人更加罪重。若有孝子贤孙,代他斋戒作福。罪人于诸功德,七分里得到一分受用,虽在地狱受苦,也可休息休息。果然功德做得大,就可超升。若用荤腥祭祀,罪人受苦,直如火上添油。此则世人不可不知!世人临命终时,家人代他高声念佛菩萨名,及诵读尊经。便能消罪,免堕恶趣。七七日内,广造众福。亡者生天,存者安泰。(参看第十章)地藏菩萨受释迦世尊的咐嘱,不令众生,堕落恶趣。有堕落者,必设法救度。只要有点善根,便蒙拔济。大家要知道地狱可怕,赶紧止恶修善,以副地藏救苦的悲愿。
5、有几个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游西闯,胡言乱语。其中一个人看见赵州禅师坐在蒲团上静坐修禅,于是走到跟前问道:「喂,老和尚你这把年纪了,还这样用功参禅打坐;当您百年以后,您可知道到哪里去呢?」
6、赵州禅师回答说:「到地狱去!」
7、这句话刚脱口,那个世俗人惊疑不解地说:「以师傅的道行来看,怎么可能到地狱中去呢?」
8、赵州毫不犹豫地回答:「倘若我不入地狱拯救你们,谁会入地狱救你们呢?」
9、这则公案含有两层意思,这几个世俗人来寺参观,由于态度傲慢,对佛、菩萨、僧人没有恭敬心,说话又没有礼貌,举止近似蛮横,这样的人有失教养。赵州禅师看在眼中并未主动指责他们;当他们之中有人挑衅问话了,反说自己下「地狱」去。为什么?就是为了拯救他们!这有启迪他们的意义,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不可胡来,否则是「下地狱」!
10、另一层意思,在禅者眼里,「地狱」是由「心」造,没有「烦恼」就没有「地狱」。因有烦恼心,造作许多罪案,这是地狱因,必受地狱苦果。禅,也是在「止恶」、「行善」,地狱安在哉?